首页» 人才培养» 招生信息» 本科生招生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招生指南

发布时间:2023-06-24        浏览量: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COLLEGE of P.E. and SPORTS

电话:010-58807842     网址:http://www.tyx.bnu.edu.cn

院训:守正创新·坚卓致远


始于1917年,中国体育学科的开拓者


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师培训基地


首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


▪首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

——北京师范大学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高质量融合发展高端智库(2023-2025年)


▪体育人文社会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体育教育专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拥有女足、女篮、女排、健美操、田径、男篮、男排7支高水平运动队,女子足球队荣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多次问鼎全国冠军,女子篮球队多年蝉联CUBA和CUBS冠军


0b811d29e62ae173a91efe726d85f63.jpg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 2019年

院系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 1917 年创立体育专修科,开创了我国近代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先河。创建初期,袁敦礼、董守义、吴蕴瑞等一批大师担纲执教,培养出了方万邦、徐英超、王耀东等一大批体育教育家。此后历经了“抗战西迁”、“援建中央体院(现北京体育大学)”、“恢复重建”、“成立学院”等发展历程。百余年来,始终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为己任,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体育教师、教练员,还向社会输送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敦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希愈、机械工业部部长张连奎等杰出人才。

今天的体育与运动学院,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秉持“守正创新、坚卓致远”的院训精神,践行“无体育,不教育”育人理念,为学生提供学、训、赛、研、健康成长的一流环境。学院现实施“一院两址”办学,北京校区下设“三系”、“六中心”,同时挂靠三个校级体育机构:“三系”分别为体育学系、运动学系、体育与健康系;“六中心”分别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体育经济与产业研究中心、群众体育中心、高水平运动管理中心、体育师资培训中心;挂靠三个校级体育机构分别为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广研究中心和体育中心。珠海校区下设“两系”,同时挂靠两个校级体育机构:“两系”分别为体育系和体育与健康系;挂靠两个校级体育机构分别为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和体育中心。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无体育,不教育”理念,构建“学、研、训、赛”融通联动的育人新格局,依托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及分流培养课程(卓越教师养成课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卓越体育教师和拔尖创新体育人才。

1、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水平。

学院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部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慕课等近20门,其中2018年9月推出的6门“无体育,不教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系列慕课程在爱课程和学堂在线平台上线,至今注册学习人数超过60万人,2019年4月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至今播放量高达1827万次、点赞量突破26万次,服务疫情背景下居家锻炼1000余万人。


2、一流的教师队伍。

学院教师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学科、术科比例平衡,学科交叉性强,学术实力雄厚,充满活力、团结奋进、追求卓越。北京校区现有专任教师63人,高级职称43人,博导24人,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1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10余教师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体育总局“百人计划”、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称号,多名教师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和委员,一批教师在国内外重要体育学术组织担任主席、副主任委员、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还有10余名教师具有国际级、国家级教练员、裁判员资格。珠海校区授课师资团队采用北京校区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和外聘知名教授相结合的方式。


3、丰硕的科研和教研成果。

学院教师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重点等国家级科研立项40余项、国家机关委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10余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部级规划教材、特色教材20余部。


4、高水平的课外科研平台。

学院实施高水平科研平台面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增加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和科研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有效提升学生学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5、完善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学院建立了生动而富有特色的“第二课堂”,如定期举办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教师素质大赛,运动技能竞赛,“送技能”、“送健康”等校内外专业实践服务等活动,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现注重理论学习的第一课堂和注重实践操作的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6、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平台。

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十余个国家高校及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等机构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学生可获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进行交换学习或长期、短期交流的机会。积极组织和支持本科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加国际体育竞赛,扩大国际视野。


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培养的学生道德品质高尚、专业基础宽厚、运动技能精湛、实践能力突出。近几年,学院一批学生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40余名学生参军入伍;获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 基础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类团体一等奖和运动技能类团体一等奖;获“国家级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北京市级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等100余项;高水平运动队学生100余人获世锦赛、亚运会、亚锦赛等国内外重要赛事的冠军。其中,女子足球队2011年获得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及锦标赛16届冠军,北京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33连冠,女子篮球队十三年获得9次CUBA总冠军;非高水平运动队学生36人次在国家级及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奖,133人次在省部级体育竞赛中获奖;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的重大国事活动,近两百名学生参与了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


微信图片_20230625112051.jpg

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

专业介绍

学院设有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2个本科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

本专业立足新时代国家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无体育,不教育”为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道德品质高尚、教育情怀真挚、专业基础宽厚、运动技能精湛、实践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等素养,能够胜任以中学为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练赛指导、教学研究等工作,并能引领基础教育教学发展的“四有”卓越体育教师。

主要课程: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与数据分析、体育社会学、体育健康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等理论课程,以及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武术、游泳、乒乓球等运动技术课程。

说明:报考该专业的学生需参加高考和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体育加试。


[运动训练专业]

本专业立足新时代国家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无体育,不教育”为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深厚、体育品德高尚、专业基础宽厚、运动技能高超、实践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等素养的“四有”卓越体育教师和拔尖创新体育人才。“四有”卓越体育教师能够胜任以中学为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练赛指导、教学研究等工作。具有“四有”素养的拔尖创新体育人才能够胜任学校、专业队、俱乐部等机构的训练、竞赛、组织、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与数据分析、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健康教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竞赛学、运动生物力学与虚拟仿真、教练员职业素养、运动选材学、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运动训练生物学监控、运动表现分析、体育社会学、体育产业学、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锻炼心理学等理论课程,以及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武术、游泳、乒乓球等运动技术课程。

说明:报考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二级运动员(包括二级运动员)以上资格证书,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专项测试和文化课考试。


毕业生去向

本科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100%。其中,60%毕业生分布在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并在单位发挥着骨干作用;近30%的毕业生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深造比例逐年提高;近10%的毕业生就职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微信图片_20230625112014.png


优秀学子


王霜

6047768eae5ff035d9f9fe773739c56.jpg

2014级本科生。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足球队主力队员,多次入选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代表国家征战奥运会、世界杯、亚洲杯等国际赛场。2022年加盟美国路易斯维尔竞技女足。曾获亚洲足球小姐、中国十佳运动员、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金球奖、全国三八红旗手、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武汉楷模等荣誉称号,2022年当选湖北省足协副会长,202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石佳

f93f05d58e61eee1a5b54005f3c79dd.jpg

2016级本科生。2018年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被表彰为中部战区陆军“四有”新人标兵,旅“战神之星”。退役复学后,在学习、工作方面积极发挥退伍老兵的作用,成绩突出,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二届“十佳大学生”和“自强之星”,2021年度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优秀运动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


管杰

1989届毕业生。现任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校长,兼任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国家视导员,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工程2.0专家、北京市政府督学,北京市名校长发展工程实践导师、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曾获第三届“明远教育奖”、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峰

c002aa76347c4f5c9466cc67da3498ce.jpg

1987届毕业生。现任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北京市高校教师教学基本功大奖赛文科组一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教学二等奖”、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